遇见马来西亚丨烟火人间 文明共生

在马来西亚,遇见亚丨烟火中国飞檐与摩尔穹顶会在同一片天空下对话,马西椰浆饭的人间浓郁与海南鸡饭的清香在街头混搭,而我们的文明耳边会响起客家话、马来语、共生英语、遇见亚丨烟火粤语……相织交杂。马西千百年来,人间漂洋过海的文明华人族群把乡愁揉进日常,用最生活的共生方式诠释着文明的交融共生。
吉隆坡陈氏书院
位于吉隆坡的遇见亚丨烟火陈氏书院以广州陈家祠为蓝本,却融入了闽南匠人的马西巧思。
金漆木雕,人间彩绘门神,文明就连屋脊飞檐都暗含南洋的共生洒脱,那些中国古代历史戏剧里的人物以瓷塑、雕刻的形式永恒上演着好戏。
吉隆坡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在吉隆坡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伊斯兰文明以中国的陶瓷烧制技术为承载,“大明宣德年制”的篆章成为它们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身份密码。
当阿拉伯字母被镌刻在粉瓷、彩瓷、青花瓷上,这些“中国定制”成为当时西欧、波斯等上层贵族之间的不二之选。
马六甲郑和文化馆
文明纵横经纬早在百余年前就埋下伏笔。锈迹斑斑的船锚指引着600年前的郑和船队来到了马来半岛。他不仅带来了丝绸、瓷器,还五次驻节马六甲,设立官厂,将之作为航海中转站,极大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峇峇娘惹文化
15世纪以来,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的大量移民与马来本土族群通婚,代际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跨文化交融典范——峇峇娘惹文化。男性后代被称为峇峇,女性被称为娘惹。
峇峇娘惹古迹博物馆主理人 李润添:所谓的娘惹文化其实是中华文化、马来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融合。眼看好像是从西方来的椅子,但是你仔细观察,它的手扶那边有龙头,里边还含着一粒珠。
娘惹服饰色彩艳丽、图案丰富。上衣卡巴雅(Kebaya)以精细的中式刺绣著称,通常搭配手工蜡染的巴迪克(Batik)布料所制成的纱笼(Sarong)下装,融合了来自中国、马来和西方的多种元素,展现出娘惹社区的独特文化身份。
坐落在马六甲的峇峇娘惹古迹博物馆,源自19世纪后半叶的娘惹家庭。这座宅邸保留了中式庭院的布局,注重通风与自然采光。屋内搭配欧式风格的地砖,和镶有贝母的乌木家具。以金箔绘就的南洋花纹,贴满了楼梯底部。而作为娘惹家庭最核心的区域之一厨房,往往保留着仅在家庭女性代际之间传承的独特食谱。
峇峇娘惹古迹博物馆主理人 李润添:家传的秘方从不外传。妈妈传给女儿,妈妈是从婆婆那里学来的,这样代代相传,娘惹家族都有好多这些小秘方。我是马六甲的第五代峇峇,在我这一辈都是把孩子送去读华小(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小学)。可以说峇峇娘惹年轻一代都是会说中文。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 吴恒灿:现在学习中文(普通话)在马来社群中成为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在马来西亚的国民型华文小学,我们已经有近23%的非华裔学生学习中文。学习中文并不意味着忘记马来母语,马来语仍然重要。两者互为促进,对于年轻一代意义重大。
娘惹珍珠绣鞋走过百年红屋广场,从郑和下西洋到中马两国互派留学生,相互给予签证便利化的双向开放,中马在高校合作、旅游业发展、大熊猫保护、“舞狮”项目申遗等多方面持续开展人文交流。文明的交融,从来不是都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心相通,代代相传。
相关文章
- 日期:2023/12/22 8:30:00作者:网友整理人气:0我来评论导读:跨年夜别人都开开心心跟爱的人一起,但是我却只能是孤身一人,这种感觉孤单又落寞。 1.一个人跨年,没人和你抢遥控器2025-05-01
"健康中国 共HER新生"患教项目正式启动 助力乳腺癌患者迈向新生
南京2025年4月25日 /美通社/ --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下,肿瘤防治与患者关怀成为守护全民健康的重中之重,而乳腺癌作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备受2025-05-01- 怀宁县黄墩镇积极引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将“礼让和谐”文化融入基层矛盾调解工作中。通过建立“群众说事”平台,鼓励村民主动反映问题,今年以来,共收集群众诉求50余件。同时,组织由党员干部、乡贤和志愿2025-05-01
-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现在不少人都向往回到郊区,建造属于自己的清景乐园,所以平房装修也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舒适的装修能提高平房居住质量。但是要说到平房室内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怎么设计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在2025-05-01
- 早知如此绊人心,不如当初不相逢。我们来到这世上,是为了接受各种各样的失望的吧。有些事情你越是拼命去抓住它,你受到的伤害就越多,倒不如及时放开双手,随它去。你长大了,遇事只能耸耸肩膀把眼泪和委屈藏在心里2025-05-01
- 记者王伟报道 杨超声可谓少年成名,从东莞南城出道的他,18岁被里皮看中,经历了广州队的高光时刻。因为当年广州队人才济济,他选择被外租。他曾是国字号常客,当时出色的表现吸引了时任国足主教练佩兰的目光,22025-05-01
最新评论